林磊明:回首探索征程,续写科技新篇
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作为经济血脉的中国金融业承担起了重要使命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,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在党的领导下,金融业不断探索,在支持革命战争和创立新政权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征程中,实现一次一次跨越式发展。
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 林磊明
建设银行信息化建设成效
纵观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,尤其近30年技术创新驱动下的金融发展日新月异。过去我们与客户的交互界面是网点柜台,现在已是远程连接或智能终端设备;以往银行业的基础是手工记账,而今科技的应用使账务全部信息化;大数据技术的成熟,让计算机辅助决策走向现实,与传统的经验判断决策和逻辑推演决策共同发挥作用。数字化产生新的生产工具,进而也对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。
1.科技应用起步阶段。1992年2月,全行第一台自动柜员机(ATM)在广州市分行开通。1994年,建设银行开始全面实施柜面业务电子化处理,着手全面金融信息化探索。总账传输系统在全行推广,全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。此后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建行逐步推出了自助银行、电话银行、网上银行等服务,极大方便了客户,增强了竞争实力。2001年底,全行形成了依托各一级分行的综合业务平台,连接多种服务接入渠道的计算机网络架构,电话服务中心、手机银行等新兴渠道的业务创新得到较快发展。
2.数据大集中和应用项目群建设阶段。随着服务器、网络、存储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不断提升,让银行大规模的数据集中和应用项目建设成为可能。2002年,建设银行开启了以账务为核心、以交易驱动为主要业务处理方式的数据大集中建设,统一了会计核算和柜面业务应用,统一了业务和数据标准,形成了总行对实时交易风险的监控,支持对新产品的快速开发,提高跨区域交易和清算的服务质量,支持后台集中运行的业务模式。专业化开发中心相继成立,专业研发队伍不断壮大。2005年,建行启动应用项目群建设,并逐步建立架构管理体系,完成业务和数据运营保障体系的建设,以信贷为主体的流程建设,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能力建设,和以数据治理为主的数据仓库建设。科技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实施项目数量屡创新高,有力支持了建设银行管理改革、新兴市场拓展、网点转型、拓展渠道应用及海外业务发展等。
3.“新一代”建设阶段。2010年前后,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,深化改革、践行新发展理念,需要传统商业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管理方式;同时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分布式等新技术蓬勃发展,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。经过七年奋战,建设银行以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为契机,实现了包括业务、技术和实施在内的整体转型。在实施过程中,始终坚持“四个一”原则,即一套业务模型、一套IT架构、一套实施工艺和一套管理流程,搭建了业界领先的IT基础设施框架平台,融汇了云计算、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成果。先进、灵活的架构设计,确保了未来良好的扩展性,形成了支撑全行未来转型和持续创新的技术基础;同时,标准化、动态适应的方法和流程,确保了IT架构能够不断吐故纳新,灵活地适应转型创新的需求;需求、设计与研发、生产的无缝衔接,书写了未来建设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“白皮书”,使“新一代”能够以与时俱进的领先性,为全行转型创新提供扎实的基础平台。
4.金融科技战略引领阶段。近几年,科技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,5G、物联网、量子等新兴高科技的出现,让科技变得更智慧。2018年,建设银行正式发布《金融科技战略规划》,明确金融科技战略实施方向——建立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的金融科技基础能力,对内构建协同进化型智慧金融,对外拓展开放共享型智慧生态,努力打造具有“管理智能化、产品定制化、经营协同化、渠道无界化”特征的现代商业银行。同时,全面启动金融科技创新体制改革,引入市场机制,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。
经过近3年的战略推进,建设银行以企业级和数字化为总体方向,依托“新一代”建设基础,构建了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的金融科技基础能力,对内打造协同进化型智慧金融,对外拓展开放共享型智慧生态。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,建设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容器云、移动互联等技术平台。基于人工智能,结合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技术,打造“裕农快贷”产品,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;依托大数据平台海量数据的采集、存储和计算能力,以及流式数据处理能力,建立实时客户画像、智能营销、智能风控、经营作战室等数字化经营支持能力;区块链平台在跨境支付、中欧班列等12个业务领域32个业务场景落地应用;建行还将技术平台能力整体对外输出,支持同业金融机构科技能力建设。建设银行通过不断夯实技术底座支撑能力,支持全行数字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。
一是科技利企普惠创新。聚焦场景应用,构建丰富的信贷产品体系,例如“云税贷”“云电贷”“政采云贷”“裕农快贷”等产品。搭建企业智能撮合综合服务平台,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的难题。面向小微企业推出“惠懂你”APP手机移动客户端融资平台,充分发掘小微企业的信誉曲线,解决风控难题。
二是科技惠民服务大众。运用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,面向弱势群体、“三农”和偏远地区等提供金融惠民创新服务模式,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。针对农民工讨薪难题,建行推出“民工惠”产品。推出“裕农通”普惠金融服务,围绕农业的生产、生活、生意等场景,提供监管许可范围内的一站式金融服务。
三是科技慧政持续推广。建设银行履行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,开展科技服务与金融服务的创新融合,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。打造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,优化政务服务体系。在政务服务层面,建行着力推进“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层级”一站式服务,达到“审批不见面、最多跑一次”效果。在公共服务领域,着力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,缩短办理时限,实现从“群众跑腿”到“数据跑腿”。全国10省13市智慧系统成功上线,办理政务事项300多万,用户注册达1.27亿,业务办理已超14亿笔。
金融信息化新征程的发展思路
新时代,传统金融逐渐显现出一些缺陷,无法充分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,补正传统金融的缺陷,突破传统金融的局限,有效实现传统金融欠缺的功能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。建设银行将纵深推进金融科技战略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新金融创新发展。
1.坚持初心和定力。不忘初心,坚持党建引领和以人民为中心;保持定力,一张蓝图绘到底,坚持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,坚持开放平台生态建设,不断完善体制机制,坚定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的落地落实。
2.坚持向上和向善。向上有位,面向科技前沿,加强科研创新、攻坚克难,以行业探路者的决心弘扬新金融“科技、共享、普惠”理念;向善有为,根植人民本源、服务实体经济,解决社会难点、痛点和堵点,以数字技术重修新金融“水利工程”,回应人民的期盼和诉求,让社会更美好,让人民更幸福。
3.坚持自主和创新。自主可控,紧跟国家战略,坚持科技自立自强,打好金融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切实提升自主研发和自主可控能力,构筑新金融生态的安全防线。创新驱动,紧跟前沿技术趋势,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,发力战略新技术储备和应用场景突破,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。
4.坚持开放与融合。服务开放,坚持开放共享和平台生态,各类服务无缝嵌入生态场景,互联互通构筑新生态。深度融合,推动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,深化集团一体化融合,促进不同领域前沿技术融合应用,促进渠道间和生态平台间的融合,以开放促融合,以融合促发展,共同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5.坚持价值和体验。价值导向,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、交付价值;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、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相并重。体验至上,客户体验和员工体验共追求,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齐提升。
数字化变革才刚刚开始,金融科技应用还有很长的路。未来,建设银行将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,布局前沿科技新赛道,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。完善金融科技治理体系,夯实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,提升金融运营能力,续势升级业务支持能力,持续打造拓维协同的智慧金融合开放融合的智慧生态,实现科技全面赋能。
(栏目编辑:李明富)
推荐阅读
(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)
精彩内容回顾
(点击查看精彩内容)
■ 匠心筑梦 | 亮剑分布式核心,助推数字化转型——记中国农业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团队
《金融电子化》新媒体部:主任 / 邝源 编辑 / 傅甜甜 潘婧